中國衛(wèi)星導航定位協(xié)會

這家初創(chuàng)企業(yè)能讓商家WiFi數據變成香餑餑
騰訊網
2014/07/16 09:36
騰訊科技訊 據美國《連線》雜志報道,對于小型商家來說,自己所提供的免費WiFi通常是一項吃力不討好的服務,因為幾乎沒有人會專門為了“蹭網”而特地購買一杯咖啡。而且同其他在線商家不同的地方在于,咖啡廳通常也不會記錄有關誰使用了自己WiFi網絡等信息數據。
但是,無論你喜歡與否,目前的大數據事實上已經主宰了整個在線商務市場,只不過大多數實體商家依舊像生活在舊世紀一樣沒有收集消費者網絡數據的習慣而已。然而,目前就出現了這樣一部分專門針對消費者個人數據收集而展開業(yè)務的初創(chuàng)企業(yè)。
此前曾聯合創(chuàng)辦了社交媒體監(jiān)控服務SocialFlow的麥克-佩隆(Mike Perrone)相信,自己已經在不侵犯消費者隱私的前提下找到了一個可以無縫收集WiFi接入用戶信息,并將其轉化為寶貴消費者數據的方法。對此,佩隆就和杰夫-蘭澤拉(Jeff Lanza)就聯合創(chuàng)辦了他們的最新初創(chuàng)企業(yè)SocialSign.in。
SocialSign.in的創(chuàng)辦理念其實非常簡單,那就是如果用戶需要接入經過SocialSign.in認證的商家WiFi網絡的話,他們就需要首先登錄自己的Facebook、LinkedIn或者電子郵件賬戶進行驗證,一旦用戶成功登陸他們便可以前往商家Facebook主頁點“贊”、訂閱商家的郵件廣告服務,同時也可以直接同商家展開溝通。即便消費者不愿進行這些繁瑣的操作,那么商家也可以通過用戶登錄的社交網站賬戶得到有關消費者的寶貴信息。應該說,這是讓商家在不侵犯消費者隱私前提下獲取用戶數據的最理想方式,因為此舉同樣能夠讓消費者獲得直接益處。
“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保持商家和終端用戶需求的平衡。”佩隆這樣說道。
與此同時,其他一些初創(chuàng)企業(yè)的類似信息收集模式則沒有這么透明,這主要是因為該技術問世時間不長,且未經過充分測試。最近一段時間,Beacon技術吸引了許多人們的目光,這主要得益于蘋果此前對這一技術的大力推崇所致。iBeacons是蘋果在2013年WWDC上推出一項基于藍牙4.0的精準微定位技術,當用戶的手持設備靠近一個iBeacons基站時,其設備就能夠感應到iBeacons信號,這一范圍可以從幾毫米到50米之間。舉例來說,當用戶帶著一部iPhone走入一家購物中心的店鋪,同時這也意味著該用戶進入了這家店鋪的iBeacon信號區(qū)域,iBeacon基站可以向用戶的iPhone傳輸諸如優(yōu)惠券或者是店內導航等信息。甚至當用戶走到某些柜臺前面時,iBeacon還會提供個性化的商品推薦信息。
同時,諸如零售商客流分析服務商RetailNext也同樣為線下零售商提供了較為全面的分析服務,其中包括用WiFi做客流監(jiān)測、視頻監(jiān)測分析和POS交易數據分析等,這實際上相當于讓線下零售商也能像電商網店那樣去識別并了解自己顧客群。然而,消費者通常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被這些服務所監(jiān)控,因此這也就在業(yè)內引起了有關隱私的巨大爭議。
據悉,出身于創(chuàng)業(yè)企業(yè)孵化器TechStars的SocialSign.in目前已經在紐約地區(qū)擁有了80家合作商戶,他們一起在超過200個地點安裝了這一技術。雖然這一業(yè)務范圍聽起來并不大,但考慮到諸如博物館和劇院這些客戶通常需要為該服務支出1萬美元架設成本的這一事實,SocialSign.in的未來業(yè)務前景其實是相當樂觀的。
“對于一款應用來說,這并不算多,但你要知道這其實是一個B2B服務。”布魯克林橋風投公司(Brooklyn Bridge Ventures)合伙人、同時也是SocialSign.in投資人的查理-奧唐尼爾(Charlie O’Donnell)說道。